[转]程可以:名校、博士、YC、女性创业者,标签这么多,不变是攻克癌症这初心

公司官网:https://histowiz.com/

公司的创始人:

QQ20160703100324

提到癌症,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它让你的身体插满导管,头发因化疗掉光,消耗着昂贵的药物,忍受万蚁噬骨之痛。

程可以就是那个目睹亲人患癌离去的人之一,从本科到博士后,她投身于实验室,致力于攻克癌症。

除了埋头研究,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加速癌症的研究进程?技术和资料的壁垒,让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消耗着无谓的时间。

为此,程可以创办 HistoWiz ,建立全球首个癌症病理学数据库。从博士变身创业者,获得真格天使投资,成为入选 YC 的第一位华人女性创业者,在致力于做出改变的路上,她的梦想始终如一:治愈癌症。

本文结合“创业美国”(ID:chuangyemeiguo)、车轮上的留学生(ID:onthewheel)对 Histowiz 创始人 Cheng Ke 的采访改编而成,已获得授权。

92275ef0855b415bb97f706f443a5fd1_th

程可以,癌症研究学家,有着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双料博士学位。在哈佛 Pier Paolo Pandolfi 实验室读博期间曾成功带领科研团队在《Nature》《Blood》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过6篇文章,之后收到 ISREC(瑞士临床癌症研究中心)的 Douglas Hanahan 实验室学术奖学金。2012 年退学回到纽约独自创立病理组织学服务商 HistoWiz。2015年,HistoWiz 在 MIT-CHIEF 获得票选第一名,同年 12 月收到来自真格基金百万美元投资,并入选投资过 Dropbox 和 Airbnb 的硅谷著名孵化器 Y-Combinator,成为唯一一位入选 Y-Combinator 的华人女性创业者。

  放弃安稳只为不忘初心

  “我的祖父和祖母都因为癌症而病逝,祖母是因为胃癌去世的,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被癌症折磨的非常痛苦。”Ke(程可以)说到,“所以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想治愈癌症。一路就这么读下来,做癌症研究也算是有十多年了,泡了十多年的实验室。”

  于是,从本科到 PhD,一直到博士后,她都泡在实验室里研究关于癌症。“我觉得病理组织学的发展太慢了。”Ke Cheng 说道。她指的不只是在样本和数据的处理上,更多的是大多数病理组织学的数据都被私有化并储存在各个实验室里。因此实验室需要投入大笔的人力和资金去处理那些样本数据,甚至很多样本数据可能已经在别的实验室里做过却无法分享。更重要的是,很多有价值的科研数据根本没有被有效的加以利用。就好像 Ke 在读博期间接触过一些癌症被治愈的例子,可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中央数据库来储存和分享这些病例。

  2012 年,头顶美国众多名校光环,本可在实验室从事一辈子科学研究,安稳舒适度日的她,毅然选择创业,打破癌症数据被大型机构和组织垄断的行业格局。“做研究的人都知道,每次做切片,都要等上几周甚至上月才能拿到结果。这是件特别烦的事儿。因为它是发表文章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必须经历漫长的等待。”程可以说道。

  不仅如此,每个实验室都存贮着成百上千个玻璃切片,且各自独立,数据得不到集合与共享,致使后来研究者不得不重复着做同样的实验。

  这种不便,让程可以看到了机遇。她通过购置仪器,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为实验室提供切片服务。同时,结合大数据、云存储技术,把实验结果放到云端,建立全球最大的癌症研究数据库,从而帮助科学家节约 80%的时间,大幅推动人类癌症研究的进步。

跑销售的科学家

  2013 年初,程可以回到纽约布鲁克林,创办了组织病理学服务商 HistoWiz。从相对安逸的学生生活,转而走上充满艰辛与焦虑的创业之路,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从来没有接触过融资,程可以开始奔走于家人、朋友、同学之间,四处凑钱。好容易攒了 7 万 5 美金,这个数字看似不小,但对于耗资巨大的实验室设备,几万块钱不过是杯水车薪。为了给实验室买一台扫描仪,一下子就花去了 6 万。

  “回想起来是挺吓人的” Ke Cheng 笑着说道。除了那一台扫描仪,其他用于处理癌症组织的设备都是借用别的实验室的,”等到晚上别人不用的时候,我就去他们实验室处理样本,分析数据。”就这样,她白天兼职销售人员,去大学,研究院,一家一家的推销公司,晚上做技术人员,处理收到的样本。

  “记得有一个全是做癌症实验室的楼,我就从一楼到二十楼,一层一层地跑。”她面带微笑地回忆道,乐在其中。订单拿到了,但又没钱雇人、添置更多昂贵的机器。为了兑现跟客户“三天内交结果”的承诺,多少个夜晚,程可以不得不在别人晚上不用实验室的时候,熬夜处理样本,连续几天不睡觉乃是家常便饭。

  而这一切的付出终于出现了转机。来自真格基金雪中送炭的百万美元投资,让程可以看到了风雨过后的彩虹。问起是什么打动了真格,她笑着说:“就是徐老师和王老师觉得我是个科学家,竟然在开公司的时候,一个人跑销售,所以挺佩服我的。”这笔早期投资,让 Histowiz 的硬件和团队都得以完善。

现在的 HistoWiz 已经有了几十名雇员,客户四百多位,每个月的利润有 8 万美金且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资本的注入使得 HistoWiz 更新了不少设备,好多工作可以自动化完成。但她并不满足于现状,Ke 觉得很多有价值的科研数据根本没有被有效的加以利用。

攻克癌症不是梦

  HistoWiz 目前正在建立癌症病理学方面第一个可以共享数据的数据库。Ke 希望通过数据库来推动科学成果的开发,类似科学界中的 Github。这样一来,很多癌症研究机构就不用浪费金钱和精力去做一些重复的工作,让科研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寻找治愈癌症的方法。

  在 HistoWiz 的网站上,有很多类似的 Demo,可以在无延迟的情况下,放大到 400 倍,与传统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一模一样。更加与众不同的是,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在任何设备上查看这些图片。Ke 告诉我们,这样一张图片的大小是 1 GB左右,但却能在所有移动设备上无延迟的放大,访问。Ke 补充道,HistoWiz 只负责储存和分享这些影像数据,并不占有任何影像所具有的学术价值。目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使用由 HistoWiz 提供的数据,在 Cell 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不仅如此,凭借将生物医疗、科技与大数据完美结合的理念,程可以获得了进入创业者们趋之若鹜的 YC 孵化器的宝贵机会。在路演当天,她引领的 HistoWiz,吸引了庞大到惊人的投资团队,争相投钱。也因此,程可以,成为 YC 史上唯一的中国女性独立创业者、载入史册。

  “癌症研究有点像航海,而 HistoWiz 所做的更像是为探险家们提供航海图。”Ke 笑着说。谈到未来,程可以希望能将 HistoWiz 做成一只“独角兽”。通过免去储存服务费的方式,鼓励更多实验室分享自己的数据,壮大数据库。此外,未来的 HistoWiz 也会依靠样本数据,提供分析服务,预见癌症结果,给予病人更多有建设性的治疗方案。

  “我依然想治愈癌症,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Ke 说道,“但是我想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治愈癌症并非不可能。” Ke 认为她虽然没有继续去研究癌症,但她所做的是帮助其他研究癌症的科学家更有效的去完成他们的工作。这是一个人人都想改变世界的时代,但是浮躁是好事,因为踏实了就更容易成功,而对于改变世界,Ke 依旧保持的一个科研人员的谦卑,正如她所说的:“改变世界不是少部分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from:http://mt.sohu.com/20160616/n454802908.shtml

[转]程可以:名校、博士、YC、女性创业者,标签这么多,不变是攻克癌症这初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