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部——导致肺纤维化
呼吸系统是新冠病毒的重点攻击对象,以气促、胸闷等呼吸症状为主的后遗症并不少见。重症、住院患者出院后更易出现呼吸相关后遗症,甚至因肺部修复过度出现瘢痕,留下无法逆转的肺纤维化,造成气体交换能力下降。
2.大脑——引发大脑萎缩
新冠病毒还会杀死脑细胞。《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研究表明,感染新冠后,患者平均出现“脑雾”(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现象)的时间长达8个月,近1/4的人存在记忆问题。牛津大学发表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造成大脑体积平均萎缩0.2%~2%,相当于提前老了1~10岁,还伴随嗅觉皮层部分受损、皮层厚度下降,引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嗅觉味觉丧失等,即使是轻症患者也不例外。
3.心脏——导致心悸胸痛
新冠病毒在体内引发的“免疫风暴”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形成瘢痕,导致心肌纤维化,诱发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甚至心脏疾病。发表在美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英国2020年5月~2022年3月的住院患者中,1/8的人后来诊断出心肌炎。新冠康复者中,两年后仍有心悸、胸痛症状的人分别占11%、7%,远超非感染者。
4.肾脏——损伤肾功能
肾脏是新冠病毒攻击的靶器官之一。《美国肾病学会临床期刊》刊发的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32%的住院患者出现了急性肾损伤,出院时近一半的人肾功能未能完全恢复,甚至可能持续下降;感染6个月内,患肾脏病的风险增加35%,机能衰退的风险高25%。
5.肝脏——诱发肝损伤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收集了近80万儿童感染者的数据后发现,相比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10岁以下儿童感染新冠后,肝损伤风险高出2倍以上。近期,多国儿童出现的不明原因严重急性肝炎或与新冠病毒引发的超级抗原相关。
6.循环系统——导致血栓或出血
新冠肺炎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出血的危险因素。一项对100万余名感染者的调查发现,感染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最多可增加5倍,肺栓塞风险增加33倍,一般出血事件风险可增加近2倍。即使是轻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也增加了3倍,肺栓塞风险增加了7倍。
7.性能力——勃起功能障碍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成年男性中,约5%出现睾丸和阴茎体积减小,15%的人反映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8.内分泌——增加糖尿病风险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发的研究显示,新冠康复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比未感染者高出40%;如果存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等风险因素,新冠病毒可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9.其他困扰
如脱发、皮疹、睡眠障碍等,此外有近1/3的人在感染半年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英国《自然》杂志中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后遗症已达到50余种。但就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可能大于已知结果,后遗症或许远非这个数字。